返回主頁

 

【故事目錄】

生死因緣

 

佛經裡說: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。」覺悟的菩薩慎於開始,毫末小惡不敢違犯,頑強的眾生,放恣身口意業,只有看到報應現前,始懂畏懼悔恨。浩瀚的佛經有九千多卷,其實只要我們能僅守八字真言:「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」,即可消災免難如意安康。前世來生又何事,何必吹皺一池春水?重要的是如何經營今生。要成菩薩或成餓鬼,就在你建設的是天堂還是地獄。人經歷世間上數十年的寒暑歲月,終究會有死亡的一天,我看到很多人面臨死亡時是不甘願、不放心的離開。因為他還有志願沒有實現,還有事業沒有完成,還有恩惠來不及報答,還有善事功德不盡圓滿。他們感覺對世間的虧欠很多,可是無常一到,由不得人拖延一刻,最後迫於無奈,只有把種種的歉疚和慚愧帶進棺材裡。因此,一個人在世界上該擔負的責任要一肩挑起;承受別人的滴水恩德要及時回報;需要懺悔認錯的人事,更不要推諉粉飾:須表達溝通的情感,何必吝嗇於開口呢。心頭摒除閒事牽絆,就能灑脫的走人間一回。現在,仍有許多人拼命積集身外的資產寶物,不知無常的存在,總以為人間是千年萬世,什麼都可以等一等!其實看看白髮的父母、稚嫩的孩子、紅顏的眷屬,都容許不了我們歲月蹉跎的,他們的悲歡時節,需要我們參與分享,一旦錯過,往往空餘歉疚和悔恨。千金散盡還復來,唯有因緣一去不回頭。淨土宗的印光大師警戒行者【念死】。為什麼要唸死呢?因為我們活在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的幻象世界,就該以那濁穢為淨,以無常為常,以逼迫為安,以虛幻為實。不肯散財布施,不肯退步委屈,不肯柔和無諍,更不肯給人一點信心和歡喜。過去的聖賢,所謂立功、立德、立言,福澤後人,他們施予眾生福樂恩惠,增添人間富麗色彩,他們無憾而終,含笑歸去,沒把歉疚帶到棺材。讓我們重新省思生命的價值,今生要留下什麼在人間呢?貪欲還是施捨?嗔恨還是寬恕?鬥爭還是和平?索求還是餘蔭?

 

 

 

 


返回首頁

Website designed by 法華園佛教學會

Copyrighted 1998 -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to Dharma Buddhism Association.
Illegal reproduction of any content will be prosecuted. 版權屬本會所有,翻印者會被追究